如果现在有人告诉我们,虽然现在市场环境比较难,但是相信长期股市终究还是震荡向上,我们可能毫不犹豫的对其嗤之以鼻,觉得是痴人说梦;
但如果有任何人和我们说,未来股市会因为某些负面事件,将继续调整,我们会立马认同他说的观点。
这就是我们对目前市场的悲观情绪,虽然我们不相信预言家,但是我们好像更相信悲观的观点,听起来更正确、更符合当下的市场走势,能让我们远离风险。
比如离我们最近一次的2008年金融危机,全世界的股市崩盘,金融系统在生死边缘徘徊,失业率飙升。在2008年12月29日,《华尔街日报》在头版发表了一篇文章声称,最糟糕的阶段还没有到来,并且援引了一名专业人士对经济形势的看法,该人士认为大约在2010年6月底或7月初,美国将分裂为6个部分……
在最负盛名的财经报纸头版的文章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经济的悲观态度,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经济衰退,也有过国家解体,所以该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追捧。
但有时候我们的悲观程度是否超过了当下的真实情况?有些反应过度?
在投资的时候悲观情绪充满了吸引力,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悲观情绪更容易出现、更普遍也更具有说服力?
第一个原因是金融领域发生的消极事件会影响到每一个人,会吸引每一个人的关注和讨论。
因为金融投资和金钱相关,而金钱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需要,所以当股市出现波动再经过媒体的大肆渲染后,负面的报道和事件就会加大我们悲观情绪。
比如在1929年,在大萧条的股市大崩盘发生前夕,虽然只有2.5%的美国人持有股票,但绝大多数美国人甚至全世界都在恐慌中关注这次市场崩盘的过程,因为大家都在担心这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有什么影响,因为每个人的财富都和经济走势密切相关。
人们会觉得市场上涨是理所当然,但当股市下行时,我们会去寻找市场下行的原因,市场下跌成为了我们讨论和担忧的对象,悲观的故事被编织了出来:是因为投资者不看好经济增长吗?是因为政策的错误决策吗?这些担忧加剧了我们的悲观情绪。
第二个原因是悲观情绪的人在推测未来趋势时,经常没有将市场会如何适应局势纳入考虑。
我们往往会做出糟糕的情况会持续的预测,而这样的预测很有说服力,因为它不需要我们去想象世界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但是我们忽略了错误总会得到纠正,我们也一直在适应环境、做出改变。眼前的问题有多糟糕,我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就有多强,这是经济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却经常被悲观主义的人忽视。
在2008年,环保主义人士预测:到2030年,中国每天将需要9800万桶石油。当前世界石油日产量为8500万桶,并很可能永远都不会超过这个数字,全世界的石油储备只能提供这么多了。照这种趋势下去,世界上的石油终将耗尽。
但市场却有另一套运行机制:极好和极糟的环境都很难长期维持,因为市场的供需会以很难预测的方式对环境进行适应。
2008年随着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长,石油产量接近了产能上限,石油价格飙升。一桶油的价格从2001年的20美元涨到了2008年的138美元。
新的价格意味着开采石油利润丰厚。这对石油生产商的动力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开采难度高的那部分石油曾经很难盈利,过去20美元一桶的价格连钻探成本都无法覆盖,现在却成了摇钱树,因为可以一桶卖138美元了。
这种变化使得水力压裂和水平钻井等新技术快速发展,这能让我们以更经济、效率更高的方式开采石油。仅在美国,石油产量就从2008年的大约一天500万桶上升到了2019年的一天1,300万桶。如今的世界石油产量为每天超过1亿桶,超出此前预计的最高值20%。著名能源专家丹尼尔·耶金写道:“美国石油储量中的86%不是发现油田时估算的结果,而是随着技术进步修正后得出的结果。”
第三个原因是进步发生得太慢,让人难以发觉,但挫折却出现得太快,让人难以忽视。
生活中有很多在一夜之间发生的悲剧,但很少有在一夜之间诞生的奇迹。我们以飞机的发明和实践应用为例。
在1889年1月5日,《底特律自由新闻报》发表文章表示,人们关于飞机的设想“看起来是不可能实现的”。一台飞行装置的最小重量不会低于136千克或181千克,但飞行对重量的要求是有上限的,显然不能超过23千克。超过了这个极限,动物就无法飞行。大自然已经达到了这一极限,而就算大自然尽最大的努力,情绪的诱惑也无法将其超越。
但在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首次试飞了完全受控、依靠自身动力、持续滞空不落地的飞机,也就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在他们试飞成功后,似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件事,也没有人关心。那些在1903-1905年看到莱特兄弟飞行的人们以为,自己看到的一定是某种毫无意义的把戏。
直到1908年5月,距离莱特兄弟第一次飞行已经过去将近4年半的时候,资深记者们才被派去了解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全世界才终于如梦初醒地发现,人类已然实现了飞行的梦想。
但当人们明白飞机是怎样一种奇迹后,他们依然低估了它很多年。一开始,人们主要将其看作一种军事武器,后来又觉得它是专属富人的玩具,再后来又觉得飞机也许只能运载几个人。1909年,《华盛顿邮报》写道:“永远不会有商用运输机这样的东西出现。货物将继续拖着缓慢而沉重的步伐在富有耐心的大地上穿行。”
5个月后,第一架货机飞上了天空。
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更好的感受到增长是由复利驱动的,而复利通常需要时间。毁灭却可能由独立的致命因素导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它也可能由失去信心引发,而信心可以在一瞬间崩塌。
或许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件重要的事情,波动是我们获取长期增长的背景下的常态,目前,我们的身边充满了悲观的情绪,我们可能对悲观的论调更关注、更认同。我们可以悲观,但每次我们是否过度悲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