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巨头闯中东:百亿光伏风电项目频落子出海缓冲带还是真机遇?

编者按:

中企“组团淘金”中东

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不断增长,中国企业出海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放眼全球市场,中国企业正逐步认识到中东市场的战略价值,以阿联酋、沙特、阿曼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也已逐渐成为中国企业掀起又一轮出海潮中的新热土。

出发,去中东。

近日,包括晶科能源在内,阳光电源、TCL中环、远景集团等多家新能源龙头相继官宣在沙特斩获大单或是联合投资的消息,涉及光储、风电领域。而更早前,协鑫科技、钧达股份、中信博、天合光能等公司同样与中东国家达成合作,计划建厂。

一个月前,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做客央视《对话》节目,畅谈中东机遇。他在节目中介绍,晶科能源从产品角度来看在中东有45%的市场份额,并已经在该地区拓展十多年之久。

最近一年以来,以阿联酋、沙特、阿曼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企业掀起又一轮出海潮中的新热土。有业内分析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与此前光伏企业组团布局东南亚不同,中东市场具有一定的需求空间,“并不像东南亚那样作为出口的跳板”。

图片来源:新华社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先后有来自光伏、风电以及矿业领域的9家中国公司宣布在中东地区投资建厂。这其中,已经公开投资规模的项目有4个,合计金额折合人民币约371.81亿元。

光伏制造环节为此次中国新能源企业布局中东的主力投资方向,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以及支架。

具体来看,在硅料端,天合光能、协鑫科技以及联合太阳能或布局超过20万吨的硅料产能。

根据天合光能和协鑫科技此前公开发布的信息,前者拟在阿联酋规划一体化项目,包含年产5万吨高纯硅料。而后者将在阿联酋建设综合硅生态系统,这将成为该公司在海外最大的颗粒硅项目。

综合公开报道,另一家中国企业或将主导中东地区第三个硅料项目——今年3月,阿曼苏哈尔自由区多晶硅工厂项目举办奠基仪式,该项目投资额超过5.2亿里亚尔,年产量10万吨多晶硅。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前述阿曼多晶硅项目的主导公司为联合太阳能,其创始人张龙根,为大全新能源前董事、CEO。

在硅片端,TCL中环和天合光能合计将建设超过50GW产能。

天合光能的合作方包括ADPortsCompanyPJSC、江苏省海外合作投资有限公司,规划在阿联酋的哈里发经济区内建设30GW硅片产能项目。TCL中环的合作方则为VisionIndustriesCompany、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三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建设年产20GW硅片工厂,总投资约20.8亿美元。

在电池和组件端,晶科能源、钧达股份、天合光能则分别规划10GW、10GW和5GW产能。而公布的投资细节显示,晶科能源的合作方同样是来自沙特的VisionIndustriesCompany和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三方通过设立合资公司建设年产10GW高效电池及组件项目,总投资约9.85亿美元;钧达股份则计划在阿曼投资一家拥有10GW产能的TOPCon光伏电池制造厂,该项目投资金额约7亿美元。

从上述中国企业公布的投资计划中不难看出,新能源巨头闯中东:百亿光伏风电项目频落子出海缓冲带还是真机遇?在这一轮出海中东的热潮中,中东国家主权基金亦在与中国企业深度绑定。

例如,在晶科能源和TCL中环的投资项目中,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均间接持有合资公司40%的股份,与中国企业同为第一大股东。而在协鑫科技阿联酋的综合硅生态系统项目里,MubadalaInvestmentCompanyPJSC(穆巴达拉主权基金)则为重要资金合作方。

眼下,中国新能源产业面临最大的海外风险,无疑是频频发生的贸易摩擦。

此前,为了规避欧美国家的高关税施压,中国光伏企业曾“借道”东南亚——在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建设产能,是实现产品出口的目标市场。然而,随着美国进一步对东南亚四国太阳能产品发起双反调查,不少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布局的光伏产能将面临限制。

而在此背景下,中东市场日渐升温,成为了中国光伏企业出海的新阵地。

“中东新能源市场的确是一个蓝海,主要的阿拉伯国家均表明能源转型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决心。根据已知的规划,若顺利发展的确需求巨大。”一位光伏企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记者注意到,以阿联酋、沙特和阿曼这三个中东国家为例,各国均发布了愿景规划。其中,阿联酋《国家能源战略2050更新》指出,计划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加两倍以上,达14.2GW;沙特在“2030愿景”基础上加码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计划以每年新增20GW的速度发展并在2030年之前实现130GW的装机规模;阿曼则提出了“2040愿景”,加速可再生能源和绿氢项目的投资、推广。

事实上,通过石油经济积累巨大财富的中东国家,不得不用“钱”来投资未来。在全球推动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之下,中东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持续遭遇冲击,这亦是近些年来中东国家与中国频频加强新能源合作、交流的直接原因。

在这一过程中,中东地区的主权基金扮演着关键“买手”角色。以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为例,根据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研究所SWF数据,该主权基金的最新资产管理总规模为9250亿美元,是全球第五大主权财富基金。

针对此次与晶科能源、TCL中环和远景集团签署的合作协议,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副总裁亚齐德·胡米德表示,这些新协议是沙特公共投资基金推动可再生能源领域先进技术本地化努力的一部分,将助力沙特到203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项目75%零部件本地化生产的目标。

值得肯定的是,市场加资金的“双管齐下”,使得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中东并非等同于东南亚。仅就光伏市场而言,中东区域的发展潜力巨大。根据InfolinkConsulting统计的数据,2023年,中东光伏需求约为20.5GW至23.6GW。这其中,沙特已经跃升成为中国第六大光伏组件出口国,金额达到13.4亿美元。

需指出的是,尽管中东发展潜力巨大,但亦存投资风险。

一家计划在中东投资的企业人士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海外项目不太可能那么快开建,且国外的建设速度不会像国内这么快,包括国外政府的决策速度等。

记者注意到,TCL中环、晶科能源亦提示了投资风险。

“因沙特阿拉伯王国的法律、政策体系、商业环境与中国存在一定差异,未来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面临宏观经济及行业政策变化、市场竞争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等。”晶科能源表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麓蜜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